中联立信房产
400-808-9776
  1.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到十二五末 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

作者: 日期:2016-11-17 16:07:09 点击数:

经济领域的改革,越向纵深推进,就越是艰难;唯其艰难,更显勇毅。

  省电子信息集团控股的福建星瑞格软件有限公司,成立不到半年,就打破IBM、甲骨文、易安信三大巨头“瓜分”数据库全球系统市场的传统格局;福能集团去“黑金”,掘“绿金”,深耕清洁能源、金融等新兴主业,风电装机规模全省第一、金融板块利润占集团总额比例超过1/3,成为最会“赚钱”的省属非金融类国企;东南汽车用3年坚守,换来首款自主研发车型DX7,强势进军已是“红海”的SUV市场,并借此时隔15个月再度扭亏为盈……每一步的背后,都凸显出福建国企加快改革的责任担当。

  过去五年,是经济领域改革加速突破的五年。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,福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,坚定不移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,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,启动结构调整新引擎,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。

  数据表明,到“十二五”末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;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从6个增加到15个,其中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从1个增加到9个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5.2%;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8%,占GDP比重提高至10%。

  发展方式转变,增长动力接续,福建以更坚实、更自信的姿态,迈出结构更优、转型更实的新步子。

  精准把脉,谋划改革路径

  过去五年,挑战从未如此严峻。

  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,必须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。

  对于福建来说,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关键在于产业转型升级。“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,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,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,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的供需平衡的跃升。”省委书记尤权强调。

  要改革,须先明势。福建的产业现状,有着不可回避的矛盾。产业体系初步建立,但仍面临布局尚未完善、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;新兴产业加速孕育,但尚未形成有效支撑;传统产业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,但转型压力越来越大。面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、始终存在的下行压力,结构性改革的难度更大。

  但同时,福建刚刚经历了拥抱千载难逢历史机遇的五年。中央作出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,福建“多区叠加”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,打造产业升级版有更大优势。

  既有非常之困难,又有非常之机遇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“福建疗法”如何开方?

  五年以来,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一次次基层调研、一场场企业座谈中,精准把脉,科学研判,直面难点,求解痛点,谋划改革路径。每年的省委全会、省两会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、全省工作检查,如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都是持续关注、研究的主要议题和方向。正因此,科学的决策不断提升整体性、系统性。

  增加龙头企业群体数量,增强产业带动力,于福建而言,是最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。2013年12月,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,把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作为主攻方向,在全省筛选一批关联度大、主业突出、创新能力强、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,进一步增强产业综合实力,构筑龙头引领、链条延伸、集群共进的局面。次年2月,出台《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》,明确提出在20个产业领域中培育壮大一批龙头。

  此后,舞动龙头、围绕龙头铸链成群,被多次会议、多项政策反复提及。发改、经信、科技等部门立足各自职能,从产业基金、民间投资的引导,从生产要素的保障,从创新资源的集聚等方面,给予最大支持,合力抓龙头兴产业。

  有了龙头引领,产业成长拉开了框架。政策的着力点,更加注重对产业体系的统筹。去年7月,省委省政府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》,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等,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经济综合竞争力;出台《福建省实施〈中国制造2025〉行动计划》,对接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,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根本要求,推动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、提质量增效益,增强竞争的新优势。

  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“大考”面前,福建又在政策设计的层面,为改革寻找最核心的“发动机”。今年年中召开的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,同时关注并讨论了创新驱动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大议题,审议通过《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》和《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方案(2016-2018)》,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、一项系统工程,协调配合、统筹推进,用创新解决改革动力问题,用创新引领发展。

  按照福建省“十三五”规划,“加快转型升级,全力打造产业升级版”将是贯穿其中的主要任务之一。实现这一目标,出路在于动力转换,抓手在于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。有省委省政府的精准把脉,科学施策,福建的改革“答卷”将会更加精彩。

  优化布局,带动整体跃升

  优产业,首先优结构、优布局。

  “进一步明晰我省主导产业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主攻方向,瞄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标准,开展对标提升。”省长于伟国要求。

  早在2013年底,省政府就针对石化等7类产业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等10大区域的产业布局出台了指导意见。框架确定,福建按照集聚发展、协调发展、绿色发展、优化发展、良性发展的目标,更加着眼于产业结构的协调和生产力的优化布局,进而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。

  尤其是最近两年,几个大项目在福建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:古雷炼化一体化、福州京东方面板、厦门联芯国际集成电路、泉州晋华集成电路存储器、莆田高世代面板……承载了福建补齐结构短板的期望。

  “推进这些项目,其效应不仅是突破产业关键技术、核心技术,而且将带动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填平补齐,延伸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配套,真正打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、产业群。”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四海认为,这正是福建加快动力转换接续、蓄积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。

  产业结构向适度高水平重化迈进,一直是福建产业强省之梦。如今,梦想照进现实。沿海岸线自北向南,环三都澳高端不锈钢,江阴半岛化工新材料,湄洲湾、古雷半岛炼化一体化等产业集群,在改变产业结构“轻重比”的同时,让福建产业“旧貌换新颜”,打开新的增长空间。

  电子信息产业大项目破除“缺芯少屏”格局,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产业链的集聚完善,使这一主导产业迅速做强做优。

  京东方面板项目“以一带众”,引来东旭光电、韩国东进化学、德国林德气体等上下游十多家企业;联芯集成电路强势引领,带动厦门完成“芯片设计-芯片制造-封装测试-装备与材料”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,构建“芯片-软件-整机-系统-信息服务”的电子信息千亿产业链。

  主导产业高端化,新兴产业则加速规模化。从“十二五”初期制定《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推动新兴产业成为先导产业,到今年出台“十三五”专项规划瞄准倍增发展的目标,福建的决策者,一直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动力转换的“主引擎”,全力扶持。

  一些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,借此东风,加速突破。

  与“中国制造2025”国家战略同脉动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产值约450亿元,同比增长15%左右。在泉州,嘉泰数控研制生产的高速钻攻机、五轴机床、龙门加工中心三个系列已占据国内领先地位;在莆田,中科中涵开发的超快激光数控机床成功研制并实现产业化,填补了相关行业激光微孔技术加工方面的空白。

  加速抢占新产业领域的制高点。以厦门大学为基础建立的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,全力推动以石墨烯为核心,涵盖触摸屏、储能、机电和生物等领域的产业集群。同时,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、厦门烯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、泉州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,在石墨烯量产、“+石墨烯”产品等领域发力,已成业界翘楚。

  “互联网+”新兴产业插上了一双新的翅膀。今年初,中国首个新业态VR产业基地落户福州新区,正向三至五年时间生产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的目标迈进。在全国,福建已是较早确定打造VR全产业链的省份之一,未来将把行业应用、企业应用及公众应用作为主攻方向,构建一个从福建辐射到全球的VR全产业生态系统。

  结构优化,布局完善,总量做大,质量提升,福建产业升级的步伐,自信而坚定,行稳而致远。

 改造提升,传统产业焕新

  增量在于做大做优,而存量则亟须改造提升。

  当前,传统产业仍是福建产业发展的基本盘。但传统产业绝非“夕阳产业”。

  基于对这一省情实际的准确把握,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、转型升级摆在突出位置,过去五年连续出台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”“技改十二条”“企业技改专项行动计划”“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计划”等专项政策,鼓励和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运用先进技术、高端技术进行武装,找准转型路径,孕育新的优势。

  转型,源于孜孜不倦的自主创新,掌握核心技术。

  华峰集团在美国圣路易斯和德国纽伦堡设立产品设计中心,在全球拥有超过120人的设计与开发团队,目前已累计申请专利186项,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取世界前三大著名运动品牌耐克、阿迪达斯、新百伦认证的面料供应商,产品订单源源不断。

  去年,龙净环保研发投入逾2.9亿元,占营业收入的3.94%,远远高于全省、全国平均水平,研发投入高居环保上市企业首位。凭此,龙净环保一骑绝尘,成为全球最大的大气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商,去年销售收入近74亿元、净利润5.6亿元。

  转型,源于技术改造的快速嫁接,引入适用技术。

  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省滚动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2678项,总投资达8361.75亿元,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7629.8亿元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一轮技改更加注重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、服务型制造三大方向和工业强基这一基础。今年到目前为止,省经信委已筛选出今年两批633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,总投资达2580亿元。

  长乐恒申合纤通过5项技改项目,产品品质全面超越全球氨纶行业的标杆韩国晓星;晋江龙峰纺织建成目前国内锦纶织造行业中单体规模最大、设备数量最多、智能程度最高的织造车间……实践证明,技术改造能够成为撬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、一步登高的杠杆。

  从技术进步,到模式变革,传统产业掀起一场全方位的焕新“风暴”。

  服装行业虽饱受产能过剩困扰,但在服装名城石狮,从去年至今,涌现出超过150家从事服装定制的企业。而且,定制服务已从线下向线上延伸拓展。仅在石狮纺织服装**产业园区,就冒出了25家开展线上服装定制业务的企业。“国内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增强将是一个大趋势。开展定制服务,正是企业探索转型的方式之一。”石狮纺织服装商会会长田启明说。

  制造业服务化,制造与服务融合,探索出转型新路径。

  近年来,环卫装备制造产业市场竞争激烈,面临供大于求的窘境,多数企业出现效益下滑。但龙马环卫选择了“产品+服务”的新模式,成功步入了向着环境卫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轨道。截至目前,企业的环卫服务合同总金额达48.55亿元。根据2016年中报,上半年企业在环卫服务领域收入达1.03亿元,打开了成长新空间。

  新动能的成长,将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创造条件;而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,同样能给新动能的积蓄腾出空间。面对这道供给侧改革的辩证考题,未来五年,福建将继续给出有力的回答。

  过去五年,收获与汗水相伴。未来五年,希望与挑战同行。方向既定,目标已明,路径清晰,动作有力,福建必定将以更加扎实稳健的姿态,开启改革、创新、转型的新征程。


随便看看